|
微信圖片_20250331100012.jpg (199.21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25-3-31 10:00 上傳
產教融合育英才匠心服務贏贊譽
——智能制造與建筑工程系汽修生產性實訓基地成績盤點
回眸 奉節職教中心智能制造與建筑工程系 汽修生產性實訓基地 自2024年12月11日投入運營以 來以"真場景、真項目、真服務"的理念 以"校企聯動+工學一體"的創新模式 寫滿了奮斗的注腳閃耀著拼搏的光芒 短短三個月 累計服務車輛477臺次 創造產值4萬余元 更培養出一批技術過硬的汽修新銳 邁出了奉節職教中心的獨特風采 書寫了職業教育改革的生動篇章
微信圖片_20250331100019.jpg (178.81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25-3-31 10:00 上傳
2025年,學校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戰略,以協同創新為引領,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為核心,廣泛匯聚社會資源,聚焦夔門鄉村振興學院、產教融合共同體、生產性實訓基地等,通過“增量、提質、強效”,推動奉節職教中心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
教育賦能校企協同育人的創新實踐
微信圖片_20250331100024.jpg (170.83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25-3-31 10:00 上傳
2025年,基地結合學校的整體發展戰略和各方實際需求,在深度調研基礎上,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以"雙元育人"為核心,構建了"送出去+請進來"的立體化培養體系。
1.技術特訓營。選派50余名學生赴奉節縣頭部汽修企業開展沉浸式實訓,系統掌握維修企業標準化作業流程。
2.大師工作室。聘請資深機電維修技師、鈑噴技師駐校授課,通過"師帶徒"模式手把手傳授汽車機電維修、保養、車身修復、調色噴涂等核心技術。
3.實戰練兵場。將企業真實訂單轉化為教學案例,學生全程參與接車診斷、維修保養、成本核算等全流程,實現"教室即車間,作業即作品"。目前,在"零利潤耗材+公益工時費"模式下,基地已為學生發放技能補貼3810元,真正實現"以工代學、以學促創"的良性循環。
社會服務技術惠民的新杠桿
微信圖片_20250331100029.jpg (139.25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2025-3-31 10:00 上傳
生產性實訓基地是我校產教融合新抓手,也是2025年度的工作重點之一。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基地以公益屬性打造"家門口的專業汽修站",破解縣域汽修行業三大痛點:
1.價格透明化。某建筑公司沈總的豐田發動機大修項目,較4S店報價節省4萬元。
2.技術專業化。外聘噴涂團隊指導師生完成28臺次鈑噴作業,漆面平整度達行業A級標準。
3.服務便捷化。開通應急服務通道,成功處置周老師車輛車庫趴窩等緊急故障13起。通過建立"教師-學生-企業技師"三級技術梯隊,基地已形成涵蓋深度保養、機電維修、美容改裝等8大類32項服務能力,服務滿意率達98.6%。
創新突破產教融合的縣域樣板
微信圖片_20250331100034.jpg (350.35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25-3-31 10:00 上傳
為促進教育與產業有效對接,基地在實踐中探索出三大創新路徑:
1.資源整合模式。通過校企共建共享設備庫,引入價值200萬元的解碼儀、四輪定位儀等高端設備。
2.成本控制體系。建立耗材數字化管理系統,維修成本較市場均價降低40%-60%。
3.可持續發展機制。將結余的2696元耗材經費反哺教學研發,孵化出"新能源汽車診斷平臺"等3個創新項目。
未來展望打造鄉村振興技術引擎
微信圖片_20250331100040.jpg (188.11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2025-3-31 10:00 上傳
為積極響應教育部提出“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新模式”的要求,彰顯職業教育特色,基地二期建設已啟動三大升級計劃:
1.新能源技術專區。籌建新能源汽車生產性實訓中心,應對產業轉型需求。
2.鄉村服務網絡。與鄉鎮汽修點共建技術服務站,年計劃培訓鄉村技師50人次。
3.數字賦能平臺。開發線上服務方式,實現故障遠程診斷、維修方案共享。"我們不僅要培養懂技術的工匠,更要培育有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職教人。"基地負責人表示。這座充滿活力的實訓基地,正在用技術溫暖人心,用匠心服務社會,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供鮮活范本。
從課堂到車間從實訓到惠民智能制造與建筑工程系用行動詮釋了職業教育的時代擔當
當學生們在機油清香中錘煉技藝當故障車輛在團隊協作下重獲新生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技術傳承的薪火更是一個產教融合新生態的蓬勃生長。
來源:奉節職教中心
|
|